校园网登录

新闻公告

【社会实践】1000公里跋涉,N个问题解决:“信工E人”“三下乡”定义大学生实践新范式

来源: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:2025-07-31浏览次数:作者:刘康兴、曾心、陈璐、彭丽芳、郑周亮

信息工程学院“信工E人”团队以“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”为主题,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。团队足迹遍布赣州市5个区县的19个种植基地,跨越广东、江西两省跋涉超1000公里,完成了从田间调研到都市取经、再到技术反哺的闭环实践,用专业力量为赣南农业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。

深耕赣南大地:摸清智慧农业“痛点清单”

团队首站聚焦赣南特色农业产区,分赴信丰县、大余县、章贡区、经开区、南康区等地,对16个果园(含脐橙、蓝莓主产区)和3个油茶种植园开展地毯式调研。队员们一路深入研究,记录土壤墒情、灌溉系统运行数据,通过“一对一访谈+设备实操观察”的方式,详细梳理出三大核心问题:滴灌头因水质问题频繁堵塞导致灌溉效率下降30%以上;80%果农反映现有智慧农业设备操作界面复杂,需反复培训才能勉强使用;山区果园因网络信号不稳定,导致智能监测数据传输延迟。

调研期间,团队累计拍摄技术视频25段,记录设备故障现场与操作难点;收集各类智慧农业设备参数手册47份,建立起涵盖灌溉、监测、温控等类别的数据库,为后续技术攻关奠定基础。

奔赴湾区取经:搭建技术对接“资源桥梁”

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,团队迅速启动“技术寻方”行动,前往广州、深圳走访全国领先的智慧农业设备生产厂家。在广州一翔农业技术有限公司,队员们重点学习了抗堵塞滴灌系统的滤网设计原理;在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就简化操作界面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与研发团队深入研讨;针对山地信号问题,深圳览拓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Mesh自组网技术可实现设备间无缝接力通信,在无基站覆盖区域仍能保持稳定连接。

技术反哺实践:打造问题解决“闭环链条”

带着前沿技术方案,团队重返赣南果园开展“靶向治疗”。在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圣源农业脐橙基地,针对当地长期困扰果农的滴灌管头易堵塞问题展开改进测试。依据前期调研数据与专家建议,精心挑选了三款不同类型的滴灌管头进行对比测试,力求找到最适配圣源农业脐橙基地的解决方案。团队参考专家建议结合果农反映的智慧操作系统过于复杂问题,潜心在实验室进行操作系统界面优化和改良。

爱心科普并行:播撒乡村振兴“希望种子”

在南康区横市镇,团队不仅完成智慧蓝莓果园的深度调研,更面向28名留守儿童开展“智慧农业小课堂”。通过搭建微型灌溉模型、演示传感器工作原理、组织虚拟智慧果园体验等活动,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科技对农业的改变。活动结束后,横市镇政府发来表扬信,称赞团队“既带来了技术方案,更播下了科学种子”。

此外,团队通过3场直播分享实践成果,累计吸引超100次转发、超1000人次观看、获10000+点赞,让更多人关注赣南智慧农业发展。

从田间地头的问题收集到都市企业的技术取经,再到实验室的创新研发与乡村的成果落地,“信工E人”团队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“实践闭环”。这场跨越千里的实践,不仅是信息工程学子专业能力的实战检验,更是当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写照。未来,团队将持续跟进技术落地效果,让智慧之花在赣南乡村持续绽放。

(撰稿:刘康兴、曾心、陈璐、彭丽芳、郑周亮;图文编辑:任磊;责任编辑:温春燕;初审:王明瑞;复审:李琪;主审:曾卫平)



版权所有: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   赣ICP备20002229号-1   赣公网安备 3607010200011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