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材料工程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召开劳动教育政策专题研讨会,通过研读文件、撰写笔记、集体交流等形式,深入学习国家及江西省劳动教育政策,为构建材料专业特色劳动教育体系筑基。

政策引领,锚定职教劳动育人方向
会议以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为核心,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,直接决定人才劳动精神面貌与技能水平。针对职业院校,教师们重点研讨“以实习实训课为载体,劳动精神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”的要求,明确材料专业实训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节点。
围绕“育人导向、教育规律、时代特征”等原则,教师们认为应立足新能源材料领域新技术,以产教融合为途径,让学生在生产劳动中感受价值创造。

学思结合,打通政策落地多维路径
针对“劳动教育与专业融合”议题,教师们提出“三融入”路径,在《稀土材料制备与应用》等课程中融入安全规范与质量意识,实训中强化工匠精神,毕业设计设置劳动创新模块。青年教师建议在新能源材料实训中引入智能检测等项目,呼应政策中“关注劳动新形态”的要求。
在评价体系构建上,教师们计划以“劳动实践、技能掌握、创新应用”为核心指标,参考政策中“建立公示审核制度”的要求,开发材料专业劳动教育评价手册。
谋定后动,构建材料特色育人体系
学院拟提出三大举措:依托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特色实践场所,满足“劳动周”要求;联合新能源企业共建“实践教学基地”,强化诚实劳动意识;开设“材料工匠讲堂”,邀请行业劳模授课,落实“榜样激励”环节。
学院负责人表示,将落实“强化综合实施”原则,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,让学生在材料实践中理解“实干兴邦”的内涵。此次研讨是响应国家政策、探索“劳动育人”职教模式的实践,未来将以劳动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,为区域材料产业培养复合型人才。
(撰稿:胡文飞;图文编辑:任磊;责任编辑:温春燕;初审:魏新;复审:李琪;主审:曾卫平)